10月29日9时45分,从全线开工不久的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工地上传来一个特大喜讯:宜昌长江穿越工程江底隧道实现顺利贯通。这是川气东送管道工程5次长江穿越施工中首次实现穿越成功。它将为下一步隧道内的管道安装创造条件。
由于宜昌段长江地质情况复杂、不确定因素多,为早日攻克工程建设中的难点,宜昌长江穿越工程于2006年4月28日开始试验性开工。这项工程由出发竖井、接收竖井和江底盾构隧道三部分组成。始发竖井位于长江北岸宜昌市猇亭区,井深22米,直径12.10米;接收竖井位于长江南岸宜都市红花套镇,井深30米,直径8.50米。宜昌长江穿越工程的江底隧道长1405米,直径3.08米,位于河床下20米左右。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主要穿越地质为卵石层、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
面对工期紧、任务急、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地下水压力高和水量丰富等各种困难,施工人员通过工艺改进、设备革新等措施,战胜了长达635米的卵石层,创造了国内卵石层掘进最长纪录;刷新了国内小盾构泥岩层月掘进最高纪录,实现单月累计掘进310米。历时24天,成功攻克带压进舱修复最大磨损量六十毫米大刀盘的技术难题;仅用18天时间,首次在卵石层中带压更换刀盘主轴承密封,有力地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项目部十分重视施工期间的安全环保工作。据项目部从事安全环保工作的张建国介绍,宜昌长江穿越工程所经的江段是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为防止因工程施工对保护区内的生物产生影响,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后认为,宜昌长江穿越工程不会对保护区水生生物产生直接的损害和明显的影响。
施工单位对施工中的安全环保工作也主动采取了有效措施。据施工单位负责人张军跃介绍,施工中所用的泥浆尽量以清水代替添加剂,即使在需要使用添加剂时,也采用了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环保产品。经过地方环保部门的监测,穿越施工中未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据悉,川气东送管道工程除穿越宜昌段长江外,还将在重庆忠县,湖北武汉、黄石和安徽安庆等地穿越长江。目前,其他的4项长江穿越工程进展也十分顺利。一条管道要5次穿越长江,在国内管道工程建设史上还无先例。